高质量的回答是非常依赖一个高质量的提问的,许多问题虽然很值得探讨,但是因为提问的方式或者点不对,经常导致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被讨论偏了,最后显得很无趣,很没劲。
我个人看回答,或者说在别的网站看文字的标准就是,不看那些显而易见的观点,这种显而易见的观点最常见的表达就是媒体式报道。
这种文体在知乎的新闻热点类提问里是非常常见的,而且在过去几年,这种媒体式报道的文字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,被许多职业的账号运营者认为是一种吸粉的途径。
于是我们就发现,在知乎几乎所有的重大新闻类问题下面,总会充斥好几个已经被点了几百赞的媒体式报道的回答。
一般的表现形式就是,用新闻周刊式的语言总结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,然后再用新闻频道报新闻的方式报道一下最新进展,然后一堆省略号,欢迎关注我们,我们一起来跟进事情的最新进展。
你如果问他,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的时候,他们也会给你一个很漂亮的新闻媒体式的回答,那种回答的标准性都可以选入新闻专业的教材当案例了,但是你看了你也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。
我一直认为知乎是一个各路人士提供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,有自己的观点就必然有一个立场,有自己的立场就必然会被认为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,或者被偏激的人说是带有偏见,不客观,不理性,不中立。
而所谓的要客观,理性和中立观点的理中客,他们说别人不理中客的时候,只是因为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符而已,而理中客的泛滥必然会催生大量媒体报道式回答,给你罗列一大堆素材,然后告诉你,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,你自己看着办吧!实际上,我们都知道,罗列素材也可以通过选择什么,不选择什么,以及改变罗列的顺序来引导你走向一个预设的立场,所以,当你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的时候,你永远都得不到所谓的理中客的见解。
显而易见的看法还有一种常见的类型就是说废话,这种废话有时候是正确的,有时候是错误的,但不管正确与否,都不能改变这是一句废话的事实。
比如有人提问,请问为什么我午饭后会非常困?
于是许多人说,这个叫做foodcoma,是正常现象,中午少吃,或者少吃碳水就可以了。
这种至少在知乎这种问答平台上,就属于废话式的回答,因为如果这种回答也被认为很有价值的话,那么知乎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,直接去百度知道就可以了。
提问的人显然知道这世界上存在一个术语,叫做foodcoma,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,也显然知道,吃得多了,吃得饱了,下午就会困得厉害,少吃或者饿着,就会精神很多,即使是晚上,吃多了,也容易困顿。
提问的人显然不想获得一个,这个很正常,少吃一点就行了的回答,但是这种提问下面,还是会充斥大量这种废话式回答,不管你的结论是对的还是错的,都不影响这个回答是一句废话的事实。
而在类似于,如果能让你回到十年前,你会怎么做之类的回答下面,必然会充斥着大量的,“买房子”“买XX的股票”“买比特币”之类的回答。
大家显然不希望花时间看这样的回答,因为这里是知乎,不是贴吧,也不是论坛。
所以你看,一个高质量的回答,一方面十分依赖一个高质量的提问,另一方面,也要避开显而易见式的回答,写出有趣的观点,有见解的文字,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,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后觉得有收获,而不是看完后觉得了无生趣,或者看一个抖机灵的回答后,呵呵两秒就遗忘到脑后。
此外,我个人还很不喜欢看那种提问者面对某种问题,急需一种葵花宝典式的方案,然后回答者求锤得锤,给他一个葵花宝典的回答。
我们都知道,一个问题的解决,往往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,求葵花宝典的心态,就跟体重过重的人想要快速减肥药的心态是一样的,这种提问被顶得很高的回答,往往就是顺着你的心态,给你一个包装完美的减肥药,让你有一种获得了真知的感觉,实际上对解决你目前的问题毫无帮助,因为你目前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,你其实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,只不过你想要捷径而已。
这种提问下面往往变成了割韭小能手和营销吸粉号们的狂欢圣地,他们告诉你25岁前应该做的几大事情,他们告诉你,23岁前必须读的书的清单,他们还告诉你,30岁前应该去的几大圣地,他们还告诉你24岁了,就应该怎么怎么样。
他们告诉你,你现在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,你现在很不完美,已经被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了,先给你制造一个绝望的感觉。
然后告诉你,是不是很绝望,很焦虑?没关系,你现在的情况还不是很坏,还完全有的救。
我这里有解药,按照我这个清单去做,再辅以我们的XX产品,你的未来必然充满光明。
这个套路是不是很熟悉?
对啦,莆田系的医院就是这么玩的。
先告诉你,你有病!
你的病很严重,再不马上接受治疗,你很有可能就玩完了。
然后告诉你,放心,你的病还有救,而且我们这有许多成功案例。
但是,第一,要花钱。第二,没那么快,得慢慢来。
于是,你的钱就变成了他的钱。